一、定义
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(或)动物,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。它是一种天然肥料,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,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提升。
二、原料来源
动植物残体
植物残体包括作物秸秆、枯枝落叶等。例如,在秋收后,大量的玉米秸秆可以经过堆肥处理变成有机肥。这些植物残体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、半纤维素等有机物,经过微生物分解后,可以为土壤补充碳源和其他营养物质。
动物残体如动物尸体、屠宰场废弃物等。不过动物尸体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,防止疾病传播。
畜禽粪便
这是有机肥的主要来源之一。像鸡粪、牛粪、猪粪等,它们含有大量的氮、磷、钾等营养元素。例如,鸡粪中氮含量较高,而且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锌、铁等。但是畜禽粪便需要充分腐熟,否则其中的病原菌、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会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危害。
绿肥
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。例如紫云英、苕子等豆科绿肥,它们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,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。在种植过程中,将绿肥植物翻压到土壤中,经过腐烂分解,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。
堆肥和沤肥
堆肥是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,如生活垃圾、农林废弃物等,在人工控制和一定的水分、通气条件下,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,将有机物转变为腐殖质。沤肥则是在相对厌氧的条件下,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料。它们都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的有效方式。
三、优点
改善土壤结构
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。例如,腐殖质是有机肥分解后的产物之一,它可以使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,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。这种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的改善,使得植物根系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呼吸。
提高土壤肥力
有机肥能够缓慢释放多种营养元素。与化肥相比,它不仅含有氮、磷、钾等大量元素,还含有微量元素。这些营养元素的释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能够满足植物长期生长的需要。例如,有机肥中的有机氮需要经过微生物的矿化作用,逐步转化为无机氮,被植物吸收利用,减少了养分流失的风险。
促进微生物生长
有机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和能源。土壤中的细菌、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肥,同时它们在自身生长繁殖过程中,又可以产生植物生长激素、抗生素等物质,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抗病。例如,一些根瘤菌可以与豆科植物共生,固定空气中的氮素,而有机肥的存在可以为这些根瘤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。
提高农产品品质
使用有机肥生产的农产品,口感更好,营养更丰富。例如,使用有机肥种植的蔬菜,其维生素 C、糖分等含量可能会比单纯使用化肥种植的蔬菜高。而且,有机肥还可以减少农产品中的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积累。
四、缺点和注意事项
养分含量相对较低
与化肥相比,有机肥的氮、磷、钾等主要养分含量较低。例如,尿素这种化肥的含氮量可以达到 46% 左右,而一般的有机肥含氮量可能在 1 - 3% 之间。因此,在使用有机肥时,如果要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大量需求,可能需要使用较大的量。
体积大,运输和施用不便
有机肥通常体积较大,尤其是一些未经充分腐熟的原料,如秸秆堆肥等。这就导致其运输成本较高,而且在田间施用时,也比较麻烦。例如,要将大量的牛粪施用到农田中,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搬运和撒施。
需要充分腐熟
如果有机肥没有经过充分腐熟就施用到土壤中,会产生一系列问题。例如,未腐熟的畜禽粪便在土壤中会继续发酵,产生热量,可能会灼伤植物根系。而且,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含有病原菌和寄生虫卵,会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健康造成威胁。